
日本便利商店 RFID 的雄心實驗與落地困境
在日本面對少子化與人力短缺的當下,自動化成為零售業的熱門解方。RFID(無線射頻識別)一度被視為能徹底改變便利商店結帳流程的技術——它承諾「一次識別整個購物籃」,省去逐件條碼掃描。但從試驗到大規模落地,RFID 在「便利店結帳」這條路上卻碰到不少現實問題。本文聚焦日本,回顧日本便利商店 LAWSON 的實驗、政府推廣 RFID 的計畫、最終未能普及的原因,以及 RFID 在日本哪些產業反而成為成功案例。
起步:LAWSON × Panasonic 的 Regi-Robo 實驗
2017 年初,Lawson 與 Panasonic 在大阪一間實驗店公開展示自助結帳系統 Regi-Robo,示範「把整籃商品放上裝置、由系統一次辨識並結帳」的流程;目標是減少結帳與裝袋的步驟,縮短顧客等待時間。該系統被視為把 RFID、機械化裝袋、與自動收銀結合的展示原型,但屬於實驗性質的示範專案,並未直接大規模商用部署 1。
日本政府與業界的宏大願景:曾以 2025 年推動大規模自動化為目標
2019 年,日本經濟產業省 (Ministry of Economy, Trade and Industry, METI) 曾與日本前五大便利商店共同推動一項計畫,期望以 RFID 等技術提升超商自動化,目標於 2025 年大幅導入 RFID——當時宣稱會與產業協作,降低標籤成本,解決可微波材質等技術限制,推動包括 7-Eleven、Lawson、FamilyMart 在內的連鎖門市走向自動化,這個構想一度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 2。
不過,從公開資料觀察,這項計畫雖有補助與概念驗證 (PoC),但「從 PoC 到全面量產、使每件商品都帶 RFID」的目標並未於短期內實現;實務上,便利商店大規模、一次性把所有商品都貼上 RFID 的落地速度遠慢於最初預期。
為何在「超商結帳」環節難以普及?
A. 標籤成本與回收問題 (經濟與環保問題)
在每件商品上貼著的 RFID 標籤本身,都是一次性成本 (消費者將商品買回家後,通常會連同外包裝直接丟棄標籤)。即便標籤生產成本持續下降,在「大量、低價商品」的便利商店中,為每一件商品貼標仍不符成本。DNP、Avery 等業者雖然持續投入更低單價標籤的開發,但完整供應鏈改造費時費力 2, 3。
B. 標籤黏貼流程上的摩擦 (供應鏈作業成本)
要將 RFID 標籤貼到每件商品上,通常需要在生產或後端物流環節新增貼標工作,若由人工手動貼標,難以確保效率與一致性;若改由品牌端來執行,則製造商或代工廠也必須配合進行流程改造 4。這種額外新增的步驟,對於商品種類多、單價低、利潤率不高的小包裝商品 (如便利商店的商品),顯得特別不符合成本效益。
C. 多標籤干擾、包材影響與讀取可靠性問題
在一次性讀取整籃商品的場景,多個 RFID 標籤近距離存在時可能互相「遮蔽」或干擾,包裝材質 (例如:含鋁箔、金屬或大量液體的商品) 也會衰減射頻訊號,導致讀取失敗或錯讀 4。這些技術上的複雜性使得在便利商店現場要達到「100% 正確讀取」相對不容易,進而影響使用者信任與操作的順暢度。
D. 無包裝食品、現做餐點、烘焙品項的標籤不適用性
便利商店販售大量即食、熟食商品,部分門市也會有現烤麵包這類品項,這些商品在上架後不久就會被消費者帶走 (銷售與補貨週期很快),或在店內就需要保溫、加熱處理,RFID 標籤在這類環境下易損壞或不適用。
綜觀以上挑戰,RFID 在超商結帳系統的大規模部署遭遇瓶頸,未能達到最初規劃的「2025 年全日本門市全面導入」的預期目標。
RFID 的合理適用場景:服飾與迴轉壽司店的成功案例
雖於便利商店的結帳應用受限,RFID 在其他產業卻找到穩健的應用場域,以下是兩個典型例子。
1) 服飾零售:庫存管理與自助結帳
服飾零售業因商品件數相對較少、單品價值較高,且同一品項常有多種規格 (型號、尺碼、顏色),對精準庫存管理與快速盤點的需求極高,這讓 RFID 技術能發揮明確價值。
UNIQLO 的母公司迅銷集團 (Fast Retailing) 自 2017 年開始,在供應鏈與全球門市導入 RFID 技術,從生產到銷售,全程追蹤商品動態,優化庫存管理,同時導入自助結帳系統,簡化結帳步驟,顯著改善消費體驗。導入 RFID 為迅銷集團與其供應鏈帶來多項突破,換言之,服飾零售業的業態特性,讓 RFID 的成本與效益較易取得平衡。
2) 迴轉壽司:保鮮控制與盤數統計
在迴轉壽司場景,一些連鎖業者將 RFID 嵌入在盤中,讓每個盤子可被快速辨識,用以追蹤各個盤子在輸送帶上停留的時間,並基於保鮮與食安考量,自動將長時間未取走的盤子上的食物淘汰。另一個應用是,在消費者用完餐後,使用 RFID 掃描器快速統計消費盤數 (以盤子類別計價的銷售型態)。像壽司郎 (Sushiro) 等大型連鎖店就有運用類似技術來提升食品管理效率,甚至預測需求 5。
不過並非所有迴轉壽司店都採用 RFID,主因是成本與維運考量,特別是餐飲器皿需經常清洗,嵌入 RFID 的盤子通常需要客製,避免 RFID 標籤脫落,這也代表嵌入 RFID 的盤子無法彈性更換,維護成本相對高。
RFID 不適合的場域,AI 成為可行替代或互補方案
對於無法事先貼標的商品或 RFID 標籤不耐用的使用情境 (例如:現烤麵包、熟食、餐盤、或大量平價的包裝商品),AI 影像辨識成為一個更靈活的選項。
目前,在麵包與糕點的「AI 辨識」上已有成熟案例:早在 2019 年就有以「影像」為基礎的 AI 識別系統提供商 Viscovery,其技術專門辨識各種烘焙品項,並一次將所有結帳商品傳送至業者既有的 POS 收銀系統中,達到快速結帳的目的;近年 AI、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,更使 AI 識別率與易用性大幅提升,成為便利商店、麵包甜點店的實務選擇之一。
總結來說,日本在便利商店結帳導入 RFID 的雄心,已從最初的宏大願景,轉為更務實的評估與取捨。雖然「整籃商品自動結帳」的夢想仍未實現,但 RFID 仍在其他能發揮優勢的產業中茁壯成長——而 AI 技術,也正逐步補上 RFID 難以觸及的領域。

[References]
1 “The Industry-first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“Regi-Robo(TM)”, an Entirely Automated Robotic Checkout System and RFIDs (Electronic Tags) at Lawson Panasonic-Mae Store.” Panasonic Newsroom Global. https://news.panasonic.com/global/topics/5090.
2 “Japan Aims To Automate All Convenience Stores By 2025 With A New RFID Technology.” Forbes. 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akikokatayama/2019/02/26/japan-aims-to-automate-all-convenience-stores-by-2025-with-a-new-rfid-technology/.
3 “DNP Embarks Upon Development of Low Cost RFID Tag for Convenience Stores.” Dai Nippon Printing. https://www.global.dnp/news/detail/20166790_4126.html.
4 “100 BILLION RFID PROJECT IN JAPANESE RETAILING INDUSTRY.” Ministry of Economy, Trade and Industry (METI) Government of Japan. https://rainrfi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17/11/Japanese-RFID-Project.pdf.
5 “Trains on different tracks for top two Japanese conveyor-belt sushi chains.” SeafoodSource. https://www.seafoodsource.com/features/trains-on-different-tracks-for-top-two-japanese-conveyor-belt-sushi-chains.